英伟达CEO黄仁勋频繁提及的“物理AI”浪潮正加速到来。这家图形处理领域的巨头公司51配资,正积极在物理AI领域布局,力图引领下一波技术革命。
物理AI,一个依托神经图形、合成数据生成、物理模型、强化学习和AI推理技术的全新领域,正成为现代机器人技术、自动驾驶汽车和空间智能技术背后的强大引擎。在生成式AI和代理AI之后,物理AI被视为下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口。
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英伟达Omniverse和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透露,物理AI有望撬动万亿美元级别的庞大市场。会上,银河通用公司首发了一款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Thor芯片的机器人应用,展示了物理AI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。
与此同时51配资,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计算机图形大会SIGGRAPH2025上,英伟达更是带来了16篇与物理AI相关的论文,成为此次大会的焦点之一。英伟达的三名AI研究负责人在大会上发表演讲,深入探讨了物理AI的演进和发展。
物理AI与图形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。英伟达图形研究副总裁Aaron Lefohn表示,渲染研究已经推动了逼真虚拟世界的创建,这些虚拟世界为训练先进的物理AI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平台。反过来,物理AI技术也帮助研究人员基于图像构建更加真实的3D世界。
英伟达AI研究副总裁Sanja Fidler则强调了模拟在机器人研究中的重要性。她表示,未来机器人将成为家庭成员,并重新定义工厂、仓库和农业的运作方式。由于真实世界中训练机器人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,因此虚拟环境成为了理想的训练场所。为了缩小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,英伟达致力于将现实世界转化为数字形式,这依赖于先进的视觉理解技术。
英伟达研究副总裁Ming-Yu Liu认为,所有移动的物体都有可能变成机器人。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承载着人们不同的期望,从工业机械臂的简单装配线任务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复杂交通应对,再到仿人机器人的多种技能和环境操控。他强调,合成数据将是破解物理AI训练数据问题的关键。
今年以来,英伟达在工业领域和机器人领域的动作频频,这两个领域都与物理AI紧密相关。在机器人领域,英伟达推出了Jetson Thor GPU机载计算机,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。市场研究机构指出,尽管很多芯片的算力都达到了要求,但目前主流人形机器人的算力解决方案并不多,其中不少机器人采用了英伟达的方案,因为其生态较为完善,可以大大节省厂商的开发时间。
英伟达与物理AI相关的产品也在加速面世。今年1月,英伟达在CES上推出了基础世界模型Cosmos,用于生成合成自动驾驶等场景,以辅助物理AI系统的开发。在SIGGRAPH大会上,英伟达又推出了开源的70亿参数推理视觉语言模型Cosmos Reason,旨在让机器人和视觉AI代理工具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并采取行动。英伟达还推出了面向AI代理的Nemotron Nano2、Llama Nemotron Super 1.5模型以及用于物理AI的新软件库Omniverse NuRec 3D高斯喷射库。
在硬件方面,英伟达表示,思科、戴尔等公司将推出搭载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的服务器51配资,用于代理AI、工业和物理AI等企业工作负载。同时,针对工程、AI和3D可视化等场景的RTX PRO 4000 Blackwell SFF版和RTX PRO 2000 Blackwell GPU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。
天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